第(3/3)页 曲罢,众人刚回过神。“好!”不知谁叫了一声,顿时四下啧啧赞叹,“古有桓伊和王徽之,今有子君和风吟啊。”这时已无人在提出题之事,江若涵请韩峥落座,继续请大家谈论。“哎,听说现朝中现有些人要求皇上变法,老祖宗之礼法岂可说变就变,那仁义礼智信又何在?” “如今朝廷不施仁政于天下,泱泱华夏被西方列强蹂躏,满地饿殍,何为仁。” “这大逆不道之辞,怎能信口胡说?” “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?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孔子初立教也,倡仁义,墨子求兼爱,如今却相悖而驰。”韩峥不紧不慢摇扇笑对众人,江若涵嘴角微抿,没发一言。 韩峥用儒家教义回击众人,江若涵仍然没有发话,经过一番辩论,众人语气已没有先前唇枪舌剑那番激烈。当韩峥说出:“黜古学,改今制,废君统,倡民主,变不平等为平等,亦汲汲然动矣。”江若涵嘴角一动,眼睛看着他,似有坚定的神情,但还是没有说什么。 韩峥似乎看出江若涵想说什么,朝他微笑点了点头。趁着大家还在高谈阔论,江若涵与他悄悄离了席,边走边畅聊。 “今天此番言论可是子君兄肺腑之言?” “正是。” “可此言毕竟在当下人眼里有些离经叛道,子君兄不怕官府追究?” “大丈夫行事,论是非,不论利害;论顺逆,不论成败;论万世,不论一生(黄宗羲《宋元学案》),既话出口,有何之惧?” “子君兄之义节,风吟佩服,请受风吟一拜。”江若涵鞠躬向他作揖。韩峥立即上前扶起,“风吟兄这是要折煞我。” 韩峥扶他之时,江若涵看着他手腕露出一截红色,“子君手腕上的是何物?” “哦,这是一手链。”韩峥笑了笑,摘了下来,“上次见到我兄弟有此物,颇为好奇,便请人也做了一条,这是用红豆串成。” “那赠与我如何?” “行啊,你我一见如故,今日多谢风吟兄替我解围。”韩峥将手链递给江若涵。 “入骨相思知不知。”江若涵手指摩挲着红豆,低声念了句诗,抬头笑着,“谢谢子君赠我信物。”此时阳光正好斜射于他脸上,眼光中荡漾出琥珀色的光晕,这笑容让韩峥看着竟耳根子发烫起来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