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可即便是天启帝再有能耐,带着这区区不过一百人,凭什么去解救那被千余建奴能围住探索的丛林,为大明将士解围? 更何况在夏允彝看来,天启帝身为皇帝,御驾亲征不是只要在后方指挥就好了吗?为什么面前的这位少年天子,看起来好像是要亲自上阵杀敌? “哟!彝仲,你还在这傻愣着干嘛?快去骑上你的马,握上你的刀!咱们陪陛下出征!” 还没等朱由校回答夏允彝,解答他的疑惑。 一身甲胄齐全的袁崇焕重重拍了拍夏允彝的肩头。 袁崇焕听到天启帝说要亲自领兵去追击建奴,解救斥候,第一反应就是自己也一定要跟着。 哪怕捞不到什么功劳,却也要见识一下天启帝在战阵之中的威风。 昔日的一场场大战,袁崇焕虽然都对天启帝的战绩有所听闻。 昔日的宁远城头,袁崇焕也见识过天启帝那不似凡人的武艺。 可是个人武艺,凭什么能够改变战场的大局? 自万历年间的惨败之后,大明上下文官们就知道了一个道理。 那就是寻常的大明士兵面对同等兵力的建奴,根本不够打的。 与其养他们这些人,还不如大家多赚点钱。 辽东是个无底洞,如果管着辽东,那么大明内部的财政就会出问题。 反倒不如不管。 建奴所求不过是土地而已,让给他们又何妨?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,大明在辽东的势力范围也就只有山海关内,山海关外是属于一个一直在和建奴拉锯的状态。 而大明打不过建奴,蒙古人也同样打不过建奴。 天启帝带回来的蒙古人,一眼可见他们就是一帮子蒙古悍匪,甚至不少十三山的人马和辽地的难民,都听闻过察哈尔游骑的鼎鼎大名。 天启帝靠着这么一帮子散兵游勇,从建奴眼皮子底下大大咧咧的打穿过去,又攻破了建奴囤重兵的兴中城,这事儿怎么听,袁崇焕就觉得怎么不靠谱。 哪怕是他袁崇焕此时已经今非昔比,早已手中染满了建奴鲜血,袁崇焕都觉得这事儿不可思议。 毕竟自古以来,多少大将都是运筹帷幄? 勇武的将领比比皆是,可是能够靠着一身勇武就能逆转大局的,袁崇焕从未见过。 小规模的战役,区域性的战役,也许个人勇武可以解决掉很多问题,就比如说这一次出宁远城之后的沿途上,黄得功展现出来的那一份勇武对士气的激励。 第(2/3)页